<fieldset id="wae4e"></fieldset>
<tbody id="wae4e"><strong id="wae4e"></strong></tbody>
  • <td id="wae4e"><center id="wae4e"></center></td>
  • <pre id="wae4e"></pre>
  • 公元 月 農(nóng)歷 年 [ 年 ]

    甘州第一書院——甘泉書院

    來源:張掖地方史志辦公室日期:2025-07-16

    在甘州城南門內(nèi)有一眼泉,泉水清洌甘甜,稱為“甘泉”。甘泉書院因西臨甘泉而得名,是甘州最早的書院。原址在城東北角,始創(chuàng)年代不詳。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(1552年),都御史王誥因嫌狹隘,把它擴修增大。擴建以后的書院環(huán)境優(yōu)美,布局合理,從明朝詩人陳棐留下的詩作《甘泉書院》中便可知道書院當時的壯觀:

    烏府新城有美堂,朱明啟候送青陽。

    邀賓開閣書聲近,移席穿林花氣香。

    堂蔭蟠龍楸影合,溪流泛羽酒泉長。

    傳家自得河汾學,已入宣尼數(shù)仞墻。

    該書院于清順治年間毀于兵燹。

    清乾隆元年(1736年),甘州知府馮祖悅另建甘泉書院于南門內(nèi)東龍祠前(今民族小學甘泉以北)。書院占地面積較大,東西長九丈余,南北寬八丈五,地基墊高八尺多。乾隆二十二年(1757年),王廷贊(奉天寧遠人)任張掖知縣。乾隆二十四年(1759年)春,他主持在龍祠東側(cè)動工興修甘泉書院。這次共興建了60 余間廳堂房屋(有講堂、二堂、廂房、洋池、木橋、牌坊、三臺閣、爽心亭、游廊等)。到乾隆三十二年(1767年)又增建了五云樓、鋤經(jīng)堂、書樓及后園的亭榭,在空地上栽植了楊柳、沙棗、花果樹等,設施齊備,環(huán)境幽雅。乾隆三十四年(1769年)又發(fā)動地方紳士捐款購買房屋76間,用房租來補貼學生的學習費用。至此,甘泉書院的規(guī)?;拘纬桑瑸橐院蟮慕虝说於藞詫嵉幕A。

    甘泉書院西臨甘泉,南靠城墻,北依湖池,垂柳青青,小橋流水環(huán)繞著亭臺樓閣,潺潺流水伴隨著瑯瑯書聲。不僅吸引了許多有名的學者到此講學授課,還有許多文人墨客為此寫詩作畫。乾隆年間進士郭楷 1760年—1840年,字仲儀,號雪莊,武威人,曾任河南原武縣知縣)。晚年他在甘州執(zhí)教,游覽了甘泉書院后,寫下了《過甘泉書院題四絕句》:

    甘泉池

    滾滾清泉日夜流,淵源只向此中求。

    落花波面皆成趣,莫羨纖鱗下釣鉤。


    三臺閣

    三層高閣俯城頭,四境煙光一望收。

    春樹萬家甘雨足,綠楊蔭外好驅(qū)牛。


    玩書樓

    萬軸牙簽百盡樓,明窗四敞對凝眸。

    元龍豪氣消磨盡,向老書倉學鼠偷。


    臨湖亭

    蘆荻蕭蕭一片秋,晨風夕雨好淹留。

    座中幾個清狂客,起向煙波欲狎鷗。

    書院的經(jīng)費除地方政府資助外,私人捐助、集資也是一個重要的渠道。張掖縣知縣王廷贊于乾隆二十四年(1759年)捐銀1500兩,勘學田60多頃,留生息銀1500兩,撥劃城內(nèi)外葦草地410畝,取其息為諸生膏火費。不足的,由城內(nèi)白米行每年捐助50兩,再請當?shù)丶澥烤柚?。甘州知府馮祖悅在《甘泉書院碑記》中記載:“已丑春,地方紳士體念振作之意,亦共捐置市房七十六間,取其資以助膏火?!睆堃纯h的陳澍于乾隆四十三年(1778年)撥存剩社糧變價銀100兩,交當?shù)厣烫柮吭乱环菪邢?,作為甘泉書院的?jīng)費。同年,張掖武舉人馮奎捐贈烏江堡水輾一處,每年可收租銀3兩。乾隆年間,曾任張掖知縣的河北大興人杜蔭,離任后在張掖置田150畝,死后無人繼承,每年收入租糧十六石(每石400斤)歸入書院經(jīng)費。洧川縣令陳史(張掖籍人),為書院捐贈了經(jīng)、史、子、集等70 多種圖書,不僅豐富了書院的藏書,也極大地開闊了讀書人的視野。

    光緒二十七年(1901年),清廷頒發(fā)興學詔書:“原有書院與省城改設大學堂,各府、廳、直隸州均設中學堂,各州縣均設小學堂?!币钅暧诸C布了各級學堂章程。光緒三十年(1904年),甘州知府劉振鏞將甘泉書院改為“甘州府中學堂”,甘州、東樂、山丹、臨澤、高臺每縣設高等小學1所,共5所。甘州府中學堂是甘肅13所中學堂之一,初設時有教員4人,學生50人,修業(yè)年限為5年,由各廳、州、縣選送秀才、生童入學學習。書院改成學堂后,教材內(nèi)容有了較大的變化。書院的課程原是“四書”“五經(jīng)”,還有清代的典章制度、欽定載籍、各種經(jīng)義、各種方略和詞書,及帝王的諭旨、詩文集等。而中學堂的課程則是修身、讀經(jīng)、講經(jīng)、中國文學、外國語、歷史、輿地、算術、物理、圖冊、法制、財政、體操等13 種。小學堂的課程則是國文、算術、歷史、輿地、體操、樂歌、手工等7 種。民國時期,甘泉書院陸續(xù)開辦了中山高級小學、甘泉完?。ㄆ淝霸河蓢顸h縣黨部占據(jù))。新中國成立后,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政治部在此設立了速成中學,以后  張掖縣設立了民族小學至今。

    甘泉書院歷任山長9人,分別是:楊鸞,陜西潼關人。進士。清乾隆二十六年(1761年)任甘泉書院山長。王濟美,江蘇太倉人。副榜。曾任候補直隸州判。清乾隆三十四年(1769年)任甘泉書院山長。李無通,福建閩侯人。進士。曾任河北威縣知縣。清乾隆三十七年(1772年)任甘泉書院山長。沈相,浙江錢塘人。廩生,工于書。清乾隆三十八年(1773年)任甘泉書院山長。鐘浩,浙江長興人。優(yōu)貢生。曾為候補直隸州判。清乾隆四十年(1775年)任甘泉書院山長。莊學和,江蘇武進人。舉人。壬戌內(nèi)閣中書。清乾隆四十三年(1778 年)任甘泉書院山長。李銘漢,甘肅武威人。副貢生。著有《續(xù)通鑒紀事本未》。清光緒年間任甘泉書院山長。劉永享,甘肅秦州人。進士。清光緒年間任甘泉書院山長。李元度,籍貫待考。內(nèi)閣學士,戶部右侍郎。清光緒年間任甘泉書院山長。(本文摘自《甘州史話》)

    聯(lián)系我們 | 關于我們 | 版權申明 | 網(wǎng)站地圖

    版權所有:中共張掖市委 張掖市人民政府 隴ICP備13000766號-2

    甘公網(wǎng)安備 62070202000150號 網(wǎng)絡視聽許可證2811617號 網(wǎng)站標識碼 6207000021

    国产精品黄网在线播放,18日韩亚洲乱码,一级黃片刺激髙潮在线播放,中文字幕人成乱无码
    <fieldset id="wae4e"></fieldset>
    <tbody id="wae4e"><strong id="wae4e"></strong></tbody>
  • <td id="wae4e"><center id="wae4e"></center></td>
  • <pre id="wae4e"></pre>